第九百零一章 金榜题名
“吉祥,你快再去看看。”连蔓儿心中觉得奇怪,就吩咐丫头吉祥道。
吉祥就拿着捷报出去了。
这样的捷报,连蔓儿家还是在五郞考中秀才的时候接到过一次,按照惯例,是要⾼⾼地张挂在正厅的正中,以示光宗耀祖,同时也能让来访的宾客能够一眼就看见。
如今,小七这张,是她家的第二张。这可比什么⻩金⽩银、古董⽟器的东西体面、光彩多了。哪一家只要能有一两张这种捷报,哪怕其余是家徒四壁,也让人小觑不得。连蔓儿相信,以后,她家还会有更多这样的捷报。
连蔓儿正这么想着,吉祥已经小跑着回来了。比起方才的那个小丫头,吉祥跟着连蔓儿见过更多的世面,也稳重许多。但就是她,此刻也明显非常

动。
“回姑娘,这回也是送喜报的。不是二爷的喜报,是大爷的喜报。”吉祥

动地禀报道。
“是…是你哥也中了?”张氏在旁边,又抓住了连蔓儿的手,颤着声音问。
“快说。”连蔓儿就催吉祥。
“是大爷乡试中了!”吉祥立刻就道,一边就拿出一张捷报来递给连蔓儿,“这是大爷的捷报,刚才老爷接了,看见婢子过去,就让婢子拿过来,给太太、姑娘看看。”
连蔓儿忙接过捷报来细看。
“蔓儿,这上面怎么说,快给娘念念。”张氏此刻

喜的什么似的,忙就催促连蔓儿道。
连蔓儿依言将捷报念给张氏听。
“阿弥陀佛。”张氏听完,知道五郞⾼中在乡试第四名,就合掌又念起佛来。
从秀才到举人,似乎只有一个台阶,然而就像许多读书人到老。都还是老童生的情况一样,很多秀才,是一辈子也踏不上这个台阶的。从秀才到举人的这个台阶,其实差距非常之大。秀才不能做官,最多也就给人做做幕僚、做做西席。然而举人,是可以直接被任命为官的。
举人的地位更⾼,所享受的待遇更优,同时也拥有更多的特权。
“…还有更好的消息那,”吉祥见张氏和连蔓儿这么⾼兴,又接着禀报道。“婢子刚才听后面一拨来报喜的人说,大爷和二爷也回家来了。他们先赶了一步来报喜,大爷和二爷估计随后就到家了。”
“我哥和小七回来了!”连蔓儿顿时喜上眉梢。
“好。太好了。”张氏则更加

动,几乎

喜的说不出话来。比起两个儿子⾼中的消息,她更⾼兴听见儿子们来家的消息。
“赶…赶紧准备准备…”张氏这么说着,就忙往院子外走,走了两步。似乎想到了什么,就又停下,转⾝往上房走,一边嘴里念念有词。
张氏如此来回走了两趟,连蔓儿在旁看了就忍笑。
“娘,你⼲啥那。都⾼兴糊涂了吧。”连蔓儿就笑着过去拉了张氏道。
“是,娘是⾼兴糊涂了。”张氏头摇笑道。
“娘,该准备的都差不多准备了。有我在这那,要不,你还是赶紧回屋,换件⾐裳?”连蔓儿就提议道。
张氏忙低头看自己的⾐裳。
“我今天这⾐裳不好,是不是不够喜庆?”张氏就问连蔓儿。
“娘。这件已经很好了,不过上个月新做的那套更好。更称今天这好⽇子,我哥和小七看了,准备⾼兴。”连蔓儿就笑着道。
“对,对,那我回去换⾐裳去。”张氏听了,觉得有理,赶忙就往上房去了。
连蔓儿给伺候张氏的丫头使了个眼⾊,让她们好生照顾张氏。其实,她也不是真想让张氏换⾐裳,不过是看张氏太过

喜,想找点事让她分分心,平静平静。
张氏回屋去了,连蔓儿就在院子里来回踱了几步,然后一一地叫进人来,又安排吩咐了一番。如今五郞和小七双双⾼中,双喜临门,一会两兄弟还要来家,这两天,家中少不得要庆祝,宾客盈门,要安排的事情还真不少。
连蔓儿这边刚安排妥协了,外面就有小丫头来报,说是五郞和小七的车马已经到了青

镇上了。
连蔓儿忙就进屋去,请了张氏,⺟女俩带着人出来,会同了连守信。连家大门已经洞开,张灯结彩,一家大小齐出门来,

接五郞和小七。
一众人刚在门口站定,远远地就看见一队车马正从官道上拐下来。
“到了,到了!”几个小厮飞跑过来禀报道。
连守信和张氏都翘首看着,就看当先一匹⻩骠马上坐的正是五郞,与五郞略落后一个马头,是一匹枣红马,上面坐的是小七。
张氏远远地看见两个儿子,刚擦⼲净的眼睛就又

润了。
五郞和小七两个纵马跑了两步,就忙下马,将马缰绳扔给跟着的小厮,两人小跑到跟前,就给连守信和张氏跪下了。
“爹、娘…”五郞和小七就给连守信和张氏磕头。
“快起来,快起来,让娘好好看看。”连守信和张氏忙上前,扶两个人起来。张氏则是一把抱住了五郞,上上下下地打量。
多半年没见面了,张氏怎么能不想念自己的大儿子。如今五郞就站在面前,⾝量又⾼了,肩膀也宽了不少,一⾝的锦绣的圆领长袍,长⾝⽟立、⽟树临风的。张氏见了自然不胜

喜。
连蔓儿也笑着上前来见礼。
“哥,小七。”连蔓儿笑着招呼道。
五郞也想念张氏,不过他年纪大了,当着众人的面被张氏抱着,就有些不好意思,见连蔓儿过来,张氏松开他,五郞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也给连蔓儿微微还了一礼。
小七则喜眉笑眼地过来,对连蔓儿一躬到地。
连蔓儿一手挽起小七,一边笑着看五郞。
五郞容貌上的变化大,已经像是个青年。五郞的长相,兼收了连守信和张氏的优点,⾝量⾼,⽪肤⽩,鼻梁

,眼睛大而有神。少年时因为家境的缘故,眉宇间总有一丝倔強的神情。如今家境的变化,还有几年的

读诗书和历练,那神情已经渺无踪影,代之以端凝和坚毅。
一个英

的,看着就十分可靠,能够让人放心依赖的好男人。
五郞说话的声音也变了。连蔓儿明⽩,这肯定是离家的这段时间,五郞度过了每个少年都必须经历的、尴尬的变声期。
一家人相见过,并没有立刻进门,而是先来到了御赐牌楼底下。牌楼底下,已经摆设好了香案,五郞和小七先后拈香跪拜,然后一家人又一起跪拜了,才进了宅子里。
进了宅子,依旧先拜过了圣旨,表示连家有今天,始终不忘皇恩,

念皇恩浩

。
前面报喜的人已经安排了人招待,五郞和小七都去换⾐裳,这期间,小喜和小庆进来给张氏、连蔓儿磕头。
五郞和小七⾼中归来,看样子这段时间都被照顾的不错,张氏当然⾼兴,让两个丫头起来,各自赏了一个尺头,一个荷包,至于跟随五郞和小七的其他人,也各有丰厚的赏赐。
等五郞和小七换过⾐裳,一家人才都在屋中坐下叙话。
许是离开的久了,又一直在京中跟随鲁先生历练,五郞的官话说的越发的好了,不带丝毫辽东府的口音。只是话说的多了,在连守信和张氏的乡音影响下,五郞才慢慢的拾回了乡音。
“…今年的考题并不难,就是偏重实务,那些只闭门读书的就吃了亏。多亏这两年在外历练,有良师益友,胜过十年苦读…”五郞先告诉大家乡试的情形。
“哥,幼恒哥这次考中了没有?”连蔓儿剥了一个

桔,一半给了小七,另一半递给五郞。她一边问五郞,又一边去剥石榴。
“幼恒哥也中了。”五郞就道。
“嗯,幼恒哥还是跟我们一起回来的,到县城才分开。”小七就接着道。
“王小太医这次考了第几?”连守信就问。
“…考了递二十名。”五郞就如实答道。
张氏和连守信都点头。
“上回他是跟五郞一起考的那啥生员吧,比五郞考的好。这回…不管咋地,中了就好。”连守信和张氏都道。
王幼恒这次没有五郞考的好。
“…幼恒哥这两年杂务太多了,真正能沉下心来念书的⽇子反而不多。要不然,肯定能考的更好。”五郞就道。
大家都点头,王幼恒这两年在锦

县和他舅舅家两地来回奔波,可以说是支撑起了他舅舅家的家业,自然分了不少心。而这次,王幼恒能够考中,还多亏试考之前,和五郞一起住了几天。是五郞将鲁先生押的题目,还有做的讲解等都毫无保留地转告给了王幼恒。
当然,这件事,五郞并没有提。
“那小九那,也考中了吧?”连蔓儿就又问。
“小九哥这次考了第三。”小七就笑着答道。
沈谦自幼有名师指点,是真正的童子功,如今着意在这方面,成绩自然不俗。
“这可真是好事连连啊。”张氏就笑道。自家的孩子⾼中了,与自家

好的也⾼中了,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的那。张氏就是那种,自己有好事、开心,也希望大家伙都有好事,一起开心的人。
…
补昨天的更新,并祝大家合家团圆、中秋快乐。

冒还没好,稍后努力争取再更一章,求鼓励O(n_n)O
m.MiyAn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