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广林鬼
大周以北,陈国以西。
又一片辽阔的土地。
两百年前,披靡天下的大楚国分崩离析,化为三国。中原为周,东北为陈,而西北便是大夏。
大夏尚武,多年来边境战事多以大夏挑起,其间出过不少雄图伟业的君王,励精图治,如今的大夏朝堪称夏周陈三国之首,而周陈两国不得不联手方才能与大夏抗衡。
但说来奇怪,如此尚武的大夏朝,国师竟是一位和尚。
不过此位已经空悬了一百多年,每代大夏朝的君王无论如何雄才伟略,但对于那空悬的国师之位都不敢另立。有人说是敬奉当年那位与先祖一同开辟夏朝的先辈,也有人说是因为那位国师尚且活着,只是不知云游何处。
只是不管真相如何,皇帝不开口诸人也不该对此有所非议。
因此在大夏朝有关于那位国师的话题,诸人素来讳莫如深。
而作为大夏朝国教的龙隐寺地位自然也是⽔涨船⾼,但是每⽇往来的香客便⾜以让这座金碧辉煌的寺庙成为大夏朝最为富有的地方。
按理说,有这么一座寺院在,寻常的寺庙都得避得远远的,毕竟和尚也得吃饭,没了香火钱,那和尚岂不都得饿死?
可偏偏在距离的龙隐寺不过五十里的小山头上坐落着一座残破的寺院。
寺院很小,年岁也很是古老。
以至于院门口牌匾上的字迹也被腐蚀的模糊不清,只能隐隐看见玄天二字。
院中有一颗老树,叫不出名字,却生得极为壮大,如今时值冬⽇,树上的叶子掉落一地,铺満了整个禅院,却无人打理。
“两百年前,一位⾼僧目睹兵荒马

的大出天下,屹立于佛陀像前。”
“他许下宏远。”
“佛不东来,我便西去。”
这时,苍老的声线自寺院中响起,那声音沙哑又低沉,像是用脚踩断密林里堆起枯枝所发出的声响。
寺院中,一个生得浓眉大眼的小和尚看了看眼前半眯着眼睛的老和尚,又看了看寺院中唯一一座佛像问道。
“嗯?他去西边⼲什么?”
“见佛问道。”老和尚回应道。
“他见到佛了吗?”小和尚又问道。
“唔。”
老和尚的眸子半眯着,像是睡着了一般。
“那最后,他普度众生了吗?”小和尚又问道,脑袋歪了起来,脸上的神情极为认真。
“唔。”老和尚又回应道。
眼睛依旧没有睁开的意思。
“骗人!”这时,小和尚的眉头忽的皱了起来,他粉嘟嘟的腮帮子鼓起,一脸不忿的用他粉

的嗓音吼道。
“嗯?”老和尚的眼睛睁开了,他像是从某种

睡中惊醒,一脸疑惑的看着小和尚。
“西边明明就是十万大山,那里竟是妖魔,哪来的什么佛陀!”
小和尚义愤填膺的问道。
“管他作甚。”老和尚意兴阑珊的摆了摆手,伸出了筷子夹起桌上的饭菜,那是上好的

⾁,用慢火熬成,味道鲜美至极。
“这院里的香客本就不多,故事真假与你何⼲?你得记下这故事,待到哪⽇老子圆寂了,你得靠着这故事继续骗这香火钱,不然,你还想饿死不成。”说着老和尚将那

⾁放⼊了小和尚的碗中。
“唔?”小和尚一愣,他夹起那

⾁放⼊口中,只觉

齿留香。
“也对。”
他心満意⾜的点了点头,但很快便又摇了头摇。
“等你圆寂了,我要离开这里,去外边。”
说着,小和尚的眸中露出了向往之⾊,似乎对于外边的花花世界有些急不可耐。
“离开这里?⼲什么?”老者拿着筷子的手微不可察的颤了一颤,随即不动声⾊的问道。
“降妖伏魔,普度众生。”小和尚歪着脑袋,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外边有什么好的,在这寺庙中青灯古佛,常伴佛祖不好吗?”老和尚捻起了一块

⾁,一道常人

本无法察觉的金光在那时自他的体內

开。
小和尚的⾝子顿了顿了,神情忽的有些恍惚。
不知为何方才还兴起得很的念头在这一刻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也不错,那我就留下来吧。”小和尚点了点头。
…
老和尚的年纪已经很大了。
大到什么程度没人说得清楚,就连老和尚自己也道不出个一二三来。
于是,三⽇之后,老和尚躺在

上,站不起⾝子时,这一切便也就显得如此理所当然。
“你要死了吗?”小和尚在

头看着眸中光芒愈来愈黯淡的老和尚,问道。
他的脸上寻不到半分的悲戚,只有浓浓的不解。
他固然知道人都会死。
但死这种东西。
究竟是什么,他却想不明⽩。
“嗯。我要死了。”老和尚艰难的点了点头,语气平淡无常,就好似是在陈述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但他的眼睛却直直的看着眼前这个男孩,神情复杂,似有担忧,似有不舍。
“你在怕我?”小和尚似乎读懂了几分老和尚的神情,他不解的皱起了眉头。
“⾝下是阎罗,头顶有神明。行走世间,何人都⾜以敬畏。”老和尚惨然言道,声线嘶哑,甚至连脸上的神情也渐渐变得恍惚了起来。
小和尚又皱了皱眉头,老和尚总是喜

说些莫名其妙的话,可他却总是听不懂。
他只是想着若是老和尚走了,这禅院便只有他一个人。
那应当是怎样的场景呢?
小和尚想了想,觉得应该甚是寂寞。
而他最讨厌的就是寂寞。
所以在微微迟疑之后,他还是张口问道:“老家伙,你死了之后,我能离开这里吗?”
人死万事空,按理说那时的来去自由,便是小和尚自己说了算。
可不知为什么,他觉得自己一定要得到老和尚的首肯,他才能离开这里。
老和尚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脸上的神情近乎呆滞,眸中的光芒渐渐涣散。
往事一幕幕的浮上心头,如同流影一般掠过他的眼帘。
他活得太久了,久到他所经历的事情大都已经变得模糊。
而唯独那一刻画面却依然可在他心间,那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甚至每一缕微风他都记得是什么模样。
那里,一个年轻的僧人穿着大红金边袈裟,⾝骑⽩马,朝西而行。
⾝后的城郭上,一位面若桃花女子哭得宛如泪人。
她在他的背影消失在地平线之前,终是忍不住喊道:“东君哥哥,若有来生,你娶我可好!”
僧人听见了她的话,但他没有回头,也不敢回头。
他怕这一回头,佛不见我,众生不得普渡。
而这一别,便是⾜⾜两百年。
而这个回答,也迟了⾜⾜两百年。
但它终究还是来了。
于是那已临死境的老和尚,嘴角忽的泛出宛如舂风一般的笑意。
“好。”
他⼲涩喉咙中吐出一道同样⼲涩的声线,然后他便带着某种満⾜,闭上了双眼。
小和尚闻言眉开眼笑。
他在禅院的那棵老树旁挖了一个坑,将老和尚埋到了里面,又立了一块石碑,本想写上老和尚的名字,却忽然响起似乎自己从来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于是便索

摆了摆手,去到屋內收拾起自己本就不多的行礼,蹦蹦跳跳的出了禅院。
说来奇怪,小和尚方才走出禅院几步,

面便来了一个⾝着黑袍,面容刚毅的中年男子。
“小师傅此去何处?”那男子见着小和尚也不觉奇怪,反是极为

络的问道。
小和尚看了那男人一眼,觉得有些眼

,似乎是禅院里为数不多的香客之一。
“外边,降妖除魔,普度众生。”小和尚歪着脑袋便回应道。
“外边是哪边?降妖是何妖?”男人又问道。
小和尚一愣,这才记起自己似乎无处可去,于是他伸出了手作莲花状,嘴里吐出几道生涩难懂的晦暗之语。随即便是脸⾊一喜。
“有了,大周玲珑阁,有一大妖,我这就去降他!”小和尚兴冲冲的说道,随即也不去看那男子,踩着上路便要离去。
男子也不阻拦,只是在那小和尚快要走远之时,忽的问道。
“还未请教小师傅名讳。”
“姓广林,单名一个鬼字。”那小和尚头也不回的⾼声说道,而⾝子早已消失在山林间。
男人闻言,微微一笑,便再次转过了⾝子走到了那座禅院里。
…
男人静默的看着这间破败的禅院,看着那満地落叶,看着那发⻩的佛教,模样肃然,像是在朝拜圣贤。
而最后目光却落在了那老树旁的无字墓碑上。
他叹了一口气,微微思索,便做到了那墓碑旁。
随即他伸出了自己的手,按在了那墓碑之上,于是一道笔锋劲道的字迹便在那墓碑上豁然浮现。
那石碑之上写着。
大楚圣僧,大夏国师,李东君之墓。
时年十二月二十一⽇。
自登基以来便勤于朝政,不曾有过半分懈怠的大夏皇帝李榆林今⽇出奇没有上朝。
有要事禀报的大臣几近周折方才问道,皇帝今⽇一早便出了皇宮。
他去得行⾊匆匆,穿着一⾝黑⾐。
似乎是去为什么人送行。
m.MIyANXs.cC